推荐阅读

2017年中国经济关键词:PPP改革规范发展年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张璐晶︱北京报道

责编:周琦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8年第1期)

2017年,PPP改革进入第4个年头 ,这一年行业从业者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规范、规范、再规范。

截至2017年11月末,全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管理库项目6874个,投资额10.3万亿元,落地项目数2587个,投资额4.4万亿元,落地率37.6%;储备清单项目7033个,投资额7.2万亿元。

近20万亿元的市场如何规范发展?国家部委、地方政府、企业、咨询机构等专业人士如何看待2017年的PPP改革?

PPP改革建立“五位一体”制度体系

根据财政部PPP中心的数据,2015年,各地推出进入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的PPP项目6550个,计划总投资额8.7万亿元。2016年各地入库项目和计划投资额增长至11260个和13.5万亿元。截至2017年11月底,项目库(管理库加储备清单项目数)合计13907个,计划投资额高达17.5万亿元。

在第三届中国PPP融资论坛上,财政部副部长、PPP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史耀斌表示,“PPP改革是一项公共服务供给市场化社会化综合性改革,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部分。目的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史耀斌说。

史耀斌表示,经过4年努力,PPP改革取得了预期成果,建立了“五位一体”制度体系,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大市场,落地了一大批支持转型发展和民生保障项目。这项改革促进了行政体制、财政体制和投融资体制改革,推动了经济发展模式和产业业态的创新,在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统筹政府和市场两个资源方面,进行了先行先试的探索。

直面问题,警惕风险

业内人士称,纵观2017年,PPP领域最直观的感受是政府和市场回归理性,一系列的政策让市场感受到了政府管理的决心。

2017年4月26日,财政部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的通知》(财预〔2017〕50号),切实加强融资平台公司融资管理,明确自2015年1月1日起其新增债务依法不属于地方政府债务。

一个月后,财政部发布《关于坚决制止地方以政府购买服务名义违法违规融资的通知》(财预〔2017〕87号),要求全面组织开展地方政府融资担保清理整改工作,地方政府不得以借贷资金出资设立各类投资基金,严禁地方政府利用PPP、政府出资的各类投资基金等方式违法违规变相举债。

2017年7月14日至15日召开的金融工作会议指出,要把主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同时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2017年9月24日,财政部发布《关于印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财政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金[2016]92号),明确统一新项目入库标准,组织开展已入库项目集中清理。要求政府承担的项目建设成本与运营成本均应根据绩效考核结果进行支付,要求政府付费应在项目合作期内连续、平滑安排,防止为多上项目,将财政支出责任过度后移等。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还是在第三届中国PPP融资论坛上,财政部副部长、PPP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史耀斌针对抓规范严监管控风险提出,要敢于直面问题和矛盾,按照十九大整体部署精神和要求,提高规矩意识,维护市场秩序,强化管理,严控风险,保证PPP改革事业可持续发展。其中严守底线、狠抓规范管理,不碰红线,做真PPP项目,严守财政支出10%的“红线”等要求,再次重申了政府对PPP管理防风险的决心。

财政部金融司司长、PPP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王毅具体指出了PPP领域存在的不规范问题:地方政府方面,过于重视融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而轻视长效机制的塑造。有些地区出现了一哄而上、大干快上的苗头。同时,相关人员的操作经验和实践能力还有待提高,“两个论证”没有扎扎实实地的开展,项目实施不够规范。

社会资本方面,注重短期利益而轻视长期运营,“项目建好就拿钱、项目落地就走人”。有的社会资本通过虚增工程造价赚取短期暴利。不少社会资本自有资金实力不足,“穿透”看资本金都是借款,“小马拉大车”。这种情况下,社会资本难以分担长期的风险,PPP这个好的机制难以发挥应有作用。

2017年11月21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资委员会发布《关于加强中央企业PPP业务风险管控的通知》(国资发财管〔[2017〕]192号文),提出要严格规模控制,防止推高债务风险,对于纳入中央企业债务风险管控范围的企业集团,累计对PPP项目的净投资,原则上不得超过上一年度集团合并净资产的50%,不得因开展PPP业务推高资产负债率。对于资产负债率高于85%或近两2年连续亏损的子企业不得单独投资PPP项目。

2018年努力开创PPP事业新局面

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中心党委书记、主任焦小平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PPP改革作为中央推出的1500多项改革举措的一项,在公共服务供给侧系统推进市场化社会化改革,以放管服改革为切入点,积极推动体制机制和增长动力变革,丰富供给渠道,创新管理模式,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和效率。4年来,改革探索实践取得突破性进展,达到预期成效。

对于目前存在的问题,焦小平表示,部分地方仍然存在把PPP简单作为政府融资手段和操作上的泛化异化问题,扰乱经济发展秩序,积累了一定的财政金融隐性风险。

“为了促进PPP事业可持续发展,财政部把2017年定位为PPP改革规范发展年,出台了一系列规范地方融资平台、政府投资基金、政府购买服务和PPP管理的文件,指出了乱象,划出了红线,重申了规矩。”焦小平说,财政系统采取了对入库项目进行全面梳理核查督导,全面实施“两评”管理,严格项目流程管理,明确绩效付费底线,重申项目公司资本金管理要求,加大项目全生命周期信息公开力度,抓好国家示范项目的正向引导等系列行动,初步达到了严守规矩、打假纠偏、防范化解风险、健康发展的目的。

史耀斌副部长表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纲领,不断深化改革,努力开创PPP事业新局面。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网站声明:都江堰轨道交通有限责任公司